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老照片說故事

本校自民國54年建校迄今四十餘年,在創辦人、董事長及全體師生蓽路藍縷的經營與開發,
終有今日成果,後人如何珍惜與承先啟後,實有賴對歷史的尊重,以達繼往開來、再造新局之目的。
校史室本此精神,特以創辦人、歷任校長、學校校訓、校徽、改名、改制、重大建設、貴賓來訪、優秀校友、主辦校際活動、校際公演、優秀競賽成果為主題,編製「老照片說故事」系列報導,以期協助全校師生勉懷過去,策勵未來。


校訓校徽
本校校訓於54年12月由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親定為「公、誠、廉、勇」四字,剴切期盼全校師生要切實領悟,身體力行,其內涵如下:
公在去私:要待人公平、處事公正、持論公允、存心公道。
誠在去偽:要不虛偽說謊、不苟且敷衍、不勾心鬥角、不吹毛求疵。
廉在去貪:要明辨是非、公私分明、取之有道、滅絕浪費。
勇在去怯:要見義勇為、知恥負責、受命不辱、克服困難。
本校校徽隨學校改名與改制歷史,曾先後有市政、工商、學院(含大學)等三款:
中國市政專科學校
校徽圖案意象:秉持校訓與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技能專精的學習後,開啟我國市政建設的紮根工作。
中國工商專科學校
校徽圖案意象:秉持校訓與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我國工商社會各行業中,開啟專業技能之奉獻與服務。
中國技術學院(含中國科技大學)
校徽圖案意象:秉持校訓與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穩健發展中力求突破。並著重向下紮根,向上提升之教育目標,在全人教育教育理念,共塑溫馨校園。


本校辛勤經營、私校公辦、創業維艱
本校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一生為黨國奉獻心智,於民國54年在先總統  蔣公鼓勵下,毅然借資購地興築校舍。40餘年辛勤經營中,本取之於學校,用之於學校的私校公辦心理,一步一腳印的成長茁壯著,終至獲得家長、社會、教育主管當局的肯定與支持。


台北校區後山運動場
本校自民國54年成立以來,校園規劃與建設均本自給自足方式進行,採逐年編列預算完成。原來校運動場是以崇德樓前廣場為主,自民國57年向民間長期租用土地後,將後山堆煤渣山丘推平整理,建置成克難的煤渣運動場,包括司令臺均係依需要臨時搭建。民國63年,校務工作推動逐漸穩定,運動場也改裝為紅土運動場,歷年運動代表隊選手就在這樣的設備裡,孕育、成長、茁壯、發光發熱的弘揚校譽。
民國70年,基於學生運動安全與校園環境衛生防護,將紅土運動場改裝為PU運動場,彈性的材質更增加了校園美觀與運動品質,從民國74年起,本校運動代表隊在全國大專運動會中,有長達十年時間成果非凡,個人成績破紀錄或團體成績總冠軍更是不計其數,並培養出王惠珍、王欣欣等國家級運動選手。


金嗓獎-再造張清芳歌唱大賽
本校企業管理科75年畢業校友張清芳是今日流行國語歌壇,在沒有商業氣息,而又淘汰嚴格的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實力派歌手。
張清芳於73、74年經過北、中、南三區的『全國大專創作歌謠比賽』,以『曾經擁有過』一曲,擊敗數千位角逐者後,榮獲『個人最佳演唱獎』的冠軍歌手。張清芳於74年元月進入點將唱片公司,至今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月琴』、『天天年輕』、『不想你也難』、『真心可以永遠』、『紫色的聲音』、『我不要藕斷絲連』、『隔夜的心』、『不對等的愛』,均出自張清芳美妙的表現。
張清芳在83年舉行大專校院校園巡迴演唱會時,特選擇自母校出發,於6月10日在本校演出時,包含全校師生、社區民眾塞滿了中山育樂館,在不間斷的3小時演出中,高潮迭起!盛況空前!
本校為培養學生正當課外活動技能,再度發掘更多的『張清芳』,以為歌壇投入新血,特自93學年起至今,辦理金嗓獎─再造張清芳歌唱大賽,以系辦初賽、校區辦複賽、全校辦決賽的方式進行,使得喜歡歌唱的學生,充分發揮歌唱技巧,找尋個人的夢想。


王惠珍校友傑出運動表現
王惠珍是本校第21屆國際貿易科畢業學生,自入學後,因先天條件加入田徑校隊,受蔡榮斌教練啟蒙。由於苦練不綴,創造台灣女子田徑,自紀政以來的最佳成績。
王惠珍在學期間,屢次代表學校參加大專運動會,獲得金牌不計其數。在四年級時,獲青年盃跳遠及百米金牌,並入選亞青盃國手資格。王惠珍自本校畢業後,仍不斷在田徑上努力,終於在1991年第16屆世界大學運動會大放異彩,榮獲女子200公尺短跑金牌,不但創亞洲女子選手首度獲獎紀錄,也為我國拿下首面獎牌,更是國際賽事我國的第一面金牌。
1994年廣島亞運,王惠珍又在200公尺摘下金牌,頒獎時,王惠珍發下用金牌換國旗豪語,讓國人印象深刻,也獲得「背國旗女孩」的封號。風速女王的故事,已經編進小學教材,成為小朋友勵志的好榜樣。
王惠珍在學期間曾獲選優秀青年,畢業後因田徑又獲選優秀校友,乃實至名歸。目前經營拼布推廣,在第二春事業中,再度展現勇往直前、樂觀進取的美德,已小有成就。

王惠珍的田徑成就:
保持紀錄:女子200公尺,22秒56(亞洲紀錄)。
女子400公尺接力,44秒58(全國紀錄)。
戰績:1989年,新德里亞洲田徑賽100公尺銅牌(11秒84)。
1990年,北京亞運100公尺銀牌(12秒09)、200公尺銀牌(23秒89)。
1991年,雪菲爾世大運200公尺金牌(23秒22)。
1991年,吉隆坡亞洲田徑賽200公尺銀牌、100公尺銅牌。
1993年,上海東亞運100公尺、200公尺雙金。
1993年,水牛城世大運200公尺銅牌。
1994年,廣島亞運200米金牌,100米銀牌。

高瑩校友有志未伸遺愛校園
高瑩同學為本校第11屆公共工程科建築組畢業生,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曾當選第二屆市專優秀青年,並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專設計獎及建築師公會建築設計獎。
畢業後立志從軍報國,投考空軍官校並獲錄取,擔任飛行員,表現優異,於空軍官校畢業前執行示範飛行訓練時,不幸失事殉職,奉總統頒賜『旌忠狀』以資表揚,遺體安葬於台北縣新店空軍示範公墓。
其父母(高志新夫婦)為紀念愛子為國捐軀與弘揚校譽,特將撫卹金全額定期轉贈本校設置優秀學生獎學金,俾能培植更多優秀人才,蔚為國用。
高瑩獎學金自民國70年8月成立,原由高志新夫婦提供每學年二名獎學金,每名一萬元,學校亦配合二名,以廣其效。
至90年,高瑩獎學金成立長達20年,本校考量高志新夫婦長期愛烏及屋的赤誠表現及健康因素,自90學年起由學校全額支付每年四名獎學金。


台北市馬英九市長參加本校91年畢業典禮
91年台北校區日間部畢業典禮於6月8日在台北校區中山育樂館舉行,由上官永欽董事長、周文賢校長共同主持,會中特邀請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市長蒞校指導與致詞。
馬市長在講話中,特別謝謝本校提供一個良好環境供其運動,同時以一個老鄰居的身份與了解,推崇本校教學態度及對文山地區藝文活動之努力,並對本校歷年表現與學生在課業、課外成績表達讚許。
馬市長的翩翩風度、親切笑容及誠懇祝福,深深擄獲青年學子的心,這點在馬市長離開學校時,畢業學生紛紛踴上要求攝影留念,充分得到印證,而馬市長對來者不拒的表現,更讓在場師生印象深刻。


校長交接
本校前身「中國市政專科學校」,設校於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於民國54年11月由上官業佑先生創辦。
創校之初,聘周異斌先生為首任校長,設置市政管理、公共工程、公共衛生及公共事業管理等科。
56學年改聘黃啟瑞先生為第二任校長,黃校長原任台北市長,對市政建設獨有見解,經驗豐富,對教學改進、課程規劃、師生囑咐,均有見地。
61學年敦聘任國民大會代表李瑞衡先生為第三任校長,李校長長期投入教育工作,對本校運作尤為熟悉,接掌校務達十年,影響本校發展甚鉅。
70學年敦聘司馬融編先生為第四任校長,司馬校長為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將建築工程科學制改為六年,以便利畢業生取得建築師檢覈考試資格,並達成更名「中國工商專科學校」任務。

75學年敦聘教務主任黃加昌博士升任第五任校長,持續充實各科設備,廣聘師資,舉辦校際學術及康輔活動,實施建教合作,加強學子理論與實務的融會貫通,並積極輔導學生就業。
86學年敦聘陳天志博士為第六任校長,陳校長曾主持大專校務,擁有豐富治校經驗。接掌校務期間,獲得ISO9002國際認證,彰顯本校辦學與教學品質成效,並促成本校改制「中國技術學院」。
89學年敦聘周文賢博士為第七任校長(改制學院首任校長),周校長曾任明志、崑山等大學校長。在任期間積極督導第二校區建設,開啟本校雙校區運作特色。並剪招五專部、更新招生系別、成立研究所,完成改名「中國科技大學」任務。
94學年敦聘谷家恆博士為第八任校長(改名大學首任校長),谷校長曾任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專業資歷涵蓋產、官、學、研領域。在任期間以培養具博雅通識之專業精英為職志,邁向「使學校成為產業界在人才培育、專業諮詢與終身學習的最佳夥伴」的發展願景。致力於教學品質與研究成果提升,持續發展國際交流,積極爭取教育部補助。


副總統李元簇蒞校參觀與演講
李副總統元簇博士於本校79年11月11日二十五週年校慶親臨祝賀,董事長上官業佑先生、校長黃加昌博士、董事上官永欽、陳志先及教師、學生代表列隊歡迎。
李副總統在慶祝大會上,以「眼光放遠、明辨是非」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鼓勵教師同仁,要以造就優秀學生為職志;鼓勵全體同學,要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在30分鐘演講中,全體師生認真聆聽,並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李副總統於專題演講後,剴切詢問學校近況,了解學校未來發展方向,並同時提供卓見,供學校發展參考。


主辦76學年北基地區文武大專校院合唱觀摩活動
本校主辦76學年北基地區文武大專校院合唱觀摩活動,由校長黃加昌博士親臨主持,董事長上官業佑先生、救國團總團部學校組組長葛永光博士、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校長張凱元博士、救國團北區大專中心專員張華寶先生均蒞臨指導。
是項活動於77年3月31日(大專組)及4月1日(五專組)假台北校區中山育樂館舉行,與會校院計22所,全部參加觀摩學生達1600名。
本校合唱團表現傑出,榮獲「五專組優等獎」。


新竹校區動土、落成啟用
新竹第二校區於87年4月16日舉行動土典禮,教育部代表及新竹縣長、鄉長、新竹縣各級民代、地方居民與本校董事長、校長及師生代表共同出席,向上蒼上香祝禱施工順利。
啟我大樓(圖書資訊大樓)、涵德樓(學生教學大樓)及學以軒(學生生活大樓)於88年4月竣工,除啟我大樓為地下2層、地上8層外,餘均為地下1層、地上8層大樓,樓地板面積各為16,473、12,134、13,058平方公尺。新大樓落成啟用典禮,由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親率董事長、校長、地方仕紳及師生代表於4月23日在新竹校區舉行。
本校隨即進行第二期工程,於90年3月完成日新樓(學生第二教學大樓)、安以軒(學生第二生活大樓),這兩棟大樓均為地下1層、地上8層大樓,樓地板面積各為11,869、8,702平方公尺。第三期工程的健心館及400公尺運動場,於91年11月竣工,健心館為地下2層、地上4層大樓,內設游泳池、禮堂、室內運動場,樓地板面積為23,785平方公尺;運動場包括地上露天運動場外,另有室內運動場一座,以方便師生秋冬季運動使用。
新竹校區校舍硬體設施於斯完成,在15公頃校地上,計完成六棟大樓、400公尺跑道運動場,總樓地板面積達86,021平方公尺。


台北校區格致大樓動土、落成啟用
台北校區格致大樓於93年5月1日動土,典禮當天,由上官董事長與校長周文賢博士共同主持破土,會中並以上香、敬果儀式,祝禱施工期間工程順利,師生代表六百餘人在會場觀禮。
格致大樓為地下2層、地上9層大樓,總樓地板面積32,556平方公尺。於95年4月24日舉行竣工落成剪綵啟用典禮,典禮當天,由上官董事長與校長谷家恆博士共同主持,應邀出席典禮貴賓與師生代表,共同為新教學大樓的正式啟用作見證。貴賓李慶安立法委員、林奕華台北市議員、力麗集團郭木生總裁、力麒建設郭淑珍總經理、實踐大學校長張光正博士、本校董事粟慶雄博士、陳履慶博士及校友會理事主席王正元總經理等十位,共同為格致大樓落成剪綵。
本校師生代表500餘人在會場觀禮,本校國術社獅隊亦於會中舞獅助興,共同見證學校發展的新里程


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
本校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於民國前3年(1909)農曆3月21日誕生在人文薈萃的湖南石門,而於91年7月19日不幸駕鶴西歸,享壽九十有五。
民國21年政治大學畢業後,奉派浙江省政府服務,並從事新聞工作。民國22年,共黨盤據江西,政府設置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蔣公特派先生為上校級訓育組長。
民國25年西安事變,先生追隨蔣公,出生入死,獲得蔣公信賴。抗戰軍興,先後任師級政訓處長、軍校特訓班少將政治部主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組織處副處長。抗戰勝利,先生奉派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中將政治部主任。38年政府播遷來台,先生先後受聘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省青年服務團主任、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央黨部第五組主任,並創辦軍人之友總社,服務三軍。
民國54年春,先生鑒於台灣經濟日益發達,人口集中都市,市政人才缺乏,創辦「中國市政專科學校」,民國72年有感社會環境變遷,遂調整科系,更名為「中國工商專科學校」。民國87年致力於學校改制,並在新竹湖口購置15甲土地,展開二校區規劃與校舍興築。民國89年改制為「中國技術學院」,先生親臨新竹校區主持落成啟用剪綵。
先生雖不幸於91年7月逝世,然全體師生仍本先生之理念,在董事長上官永欽女士的領導下,終於在民國94年8月改名為「中國科技大學」。


藝文聯展
爲激發學生創意及拓展學生靜態性藝文活動,每學年定期於校園內舉辦藝文聯展,歷年展出包括天文、攝影、美術、花藝、書畫、紙雕、蛋雕、郵品、陶品等。
歷年藝文聯展均以校慶期間為展出重點,另亦有配合學校評鑑、貴賓訪問活動,舉行個展;在全部展出活動中,舉凡作品製作、場地設計、搭設及服務等,均由學生規劃、製作完成。


主辦78學年北竹地區文武大專校院國術觀摩活動
本校主辦78學年北竹地區文武大專校院國術觀摩活動,由校長黃加昌博士親臨主持,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楊極東博士、救國團總團部學校處處長鄭松年、副處長張德元先生均蒞臨指導。
是項活動於79年5月18日假台北校區中山育樂館舉行,與會校院計27所,總參加人數為400餘名國術精英。
本校國術社榮獲四項獎項,計團體兵器組第三名、個人兵器組第一名、個人兵器組第三名、個人拳術組第五名。


學校改制、改名揭校名牌
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鑒於工商業迅速發展,都市建設經緯萬端,決定創辦「中國市政專科學校」,於民國54年購地1萬5仟餘坪(另租地5仟餘坪),作為建校之用,第1棟教室大樓─崇德樓於5月底峻工。
本校鑑於國內工商業發展迅速,並配合學生畢業後與社會接軌,自73年8月更名為「中國工商專科學校」。
本校為學校長程發展,特於新竹湖口鄉購地15公頃,斥資20億元,進行第二校區規劃,於87年4月16日舉行動土典禮,進行六棟大樓三期工程建設,總樓地板面積達8萬6仟餘平方公尺
本校為提升教學品質,奉教育部核准自89年8月起改制為「中國技術學院」。
本校在教育部歷次及改名評鑑中,均名列前茅,奉准於94年8月改名為「中國科技大學」。
兩校區同時於94年7月舉行改名「中國科技大學」揭牌儀式,典禮由上官永欽董事長、校長周文賢博士主持,新竹縣長鄭永金、李慶安立法委員及本校董事會董事多位貴賓到場致賀觀禮。


代表國家出席日本北海道國際觀光節活動
94年11月18日本校接受交通部觀光局委託,代表台灣出席日本第十五屆YOSAKOI國際舞蹈競賽與觀摩活動。
95年1月以甄選方式編組,並展開舞蹈、禮儀及語言等各項訓練,舞蹈訓練由陳麗娥、胡訂銘老師擔綱,禮儀及日語訓練由陳金順老師指導,行政支援由浦筱芸老師負責。
谷家恆校長於95年6月7日下午授旗,並期此行能以訓練所成與親善態度,成功發揮推銷台灣觀光與發揚校譽之目的。6月8日由學務長趙大為老師率領老師6人、學生69人,合計75人,赴日本北海道札幌展開為期五天十四場表演。
本校以「台灣燈節隊」為名,以廟會中的四季神引領台灣獅,向日本民眾獻上最誠摯的祝福;並以原住民的英勇精神,呈現我國教育對少數民族的尊重;最後以年輕人的活力熱情為主軸,期望創造亞洲文化的交流,共同迎向美好的未來。
在五天活動中,本校師生以團進團出方式活動,不論在演出、拜會、交誼、參觀活動中,所展現的秩序與風範,深得日本主辦單位及日本民眾喜愛,全團舞者的青春活力及兩隻獅子的逗趣演出,使得日本民眾以「台灣、台灣」的口號呼應著,日本媒體也特別專訪報導,成功完成交通部觀光局付予本校國民外交的表演活動。


台北校區懷恩大樓落成啟用
慶祝「中國市政專科學校」更名為「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及懷恩大樓落成,於73年3月29舉辦慶祝改名暨懷恩大樓落成啟用典禮活動,由董事長上官業佑及校長司馬融編共同主持,會中並邀請教育部長朱匯森博士蒞校剪綵與演講;會後朱部長並參觀學校教學設施,對學校現況及未來發展懇切了解。


國樂社校際笙罄音樂會公演
本校國樂社成立於民國62年,過去在指導老師及歷屆社長、社員的努力與各界支持下,社團呈現穩定成長,歷年來參加台灣區音樂─國樂組、國樂絲竹組比賽或大專校院國樂觀摩比賽,幾乎囊括所有「優等獎」榮耀。
國樂社過去多以小組合參加接待外賓餐會司樂或校際觀摩活動。自民國92年起,國樂社首度走出校園,以全團演出方式連續兩次在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露天音樂臺演出,95年3月9日特別在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室內舞台公演,並以更精細、精緻的方式,呈現優美的樂音,與愛好音樂朋友們共同分享。


管樂社校際狂響音樂會公演
本校管樂社於民國57年成立,前身為軍樂社,自成社以來,主要為校內集會擔任司樂任務,遇有國家慶典活動時,也參加遊行以壯行色。
管樂社逐漸由於迎新及社團發展需要,練習曲目日益豐富與多樣化,進而與中上學校管樂團進行樂曲與技能切磋。自86年起,本校聘校友張雲斐擔任管樂社合奏老師後,樂團合奏默契日臻成熟,遂由學務處規劃校際公演,以彰校譽,歷屆畢業校友聞風紛紛回校響應。
管樂社偕同校友定期舉辦公演於斯成形,分別於90年8月29日在台北市社教館、91年9月21日在中山堂、92年9月19日在新舞台、94年1月18日在國家音樂廳、96年9月27日在中山堂舉辦舉辦音樂會,在五屆校際公演中,每場平均有1500名觀眾前來聆聽,在拓展校譽工作上,居功甚偉。
其中尤以榮登國家最棒舞台-國家音樂廳演出,更為盛況空前,也是國家音樂廳開館以來,首次接納非音樂性學校之樂團表演,為本校管樂社成社以來的顛峰表現。

0 意見:

張貼留言